本报北京1月30日电(记者韩鑫)记者30日从2025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获悉:1月29日(春运第十六日,农历正月初一),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0500.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4%。
“对海外华侨华人来说,春晚是除夕最欢乐最温暖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好像回到了中国、回到了家乡!”俄罗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暨俄罗斯华侨华人联合总会常务副会长原毅表示,多名奥运冠军共同演唱的《孤勇者》让他深受触动,“无论身在何地,拼搏奋斗、为国争光,都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
乙巳蛇年春节,是中华儿女迎来的首个申遗成功后的春节,花灯亮、龙狮舞,年味儿在烟火气中升腾,文旅旺、展演热,文化味儿让节日底蕴更丰厚。
这两天,广东深圳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张灯结彩、热闹非凡。逛灯会、看大戏、学剪纸、写书法……来自巴西的两名大学生路易莎和辛迪娅初次体验“中国年”,玩得不亦乐乎。
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超九成,彰显我国美丽中国建设的显著成效。同时,这一成绩的取得也来之不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围绕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等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1月29日21时15分,2025年春节档(1月28日—2月4日)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24亿元。其中,大年初一(1月29日)单日全国票房达17.65亿元,超过2021年大年初一票房成绩,刷新中国影史大年初一票房纪录。广东省大年初一总票房已突破1.62亿元,总放映场次超5.3万,总观影人次超324万,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江苏省。
本报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刘志强)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1510亿元,比上年增加8046亿元,增长6.0%。
首个“非遗版”春节即将到来,广东各地年味“气氛组”陆续上线,醒狮、武术、舞龙、舞貔貅、渔灯、剪纸等非遗技艺“争艳”迎新春。今天,跟随我们的镜头,带你走进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感受“粤来粤好”的年味儿!
全省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和岭南文化特色,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旅活动,以艺术点亮新春,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品质。南方歌舞团推出春节定制版音乐剧《英歌》,在广州塔剧场精彩上演。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精心策划“我在非遗馆过寒假”系列活动、我们的节日——节庆“叹”非遗春节系列活动等,并组织7个非遗项目开展现场体验课,受到广泛好评。
舞在派潭,每一个人都是“村晚”主角。“‘村晚’大舞台,有才你就来!”这句宣传语,还吸引来了一群“气氛组”。村妇女主任、志愿者、网红博主……退休前闪耀在各行各业的派潭妇女们,退休后也没闲着,穿上套装,拿起花球,跳起广场舞。
祥龙辞岁去,灵蛇纳福来。正值农历大年初一,1月29日上午8时许,满载着854吨“湾区优选”货物的X8426次中欧班列缓缓驶出广铁集团广州国际港站,向着欧洲疾驰而去,这是蛇年春节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发出的首趟中欧班列。
笔者从广东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春运前两周(2025年1月14日—1月27日,共14天,下同),全省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达40767.08万人次,同比增长7.74%。 公路人员流动量累计达38020.39万人次,同比增长7.76%。其中累计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35471.91万人次,同比增长7.92%;累计公路营业性客运量2548.48万人次,同比增长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