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製造風潮席捲全球,但工廠設備要變身智慧機台,動輒花費數百、甚至數千萬元,高昂的成本對中小企業是一大挑戰。在經濟部領軍下,工研院與產業界、法人研究機構攜手合作打造「智慧機械雲平台」,要做製造業的APP Store,讓設備智慧化就像安裝手機APP ...
仿生人手可彌補斷掌人員缺手不便,以多自由度人手提供日常生活所需之動作。也可以當成機械手臂端校器使用,提高機器人與人類手工具相容性。 特色與創新 手指的設計為欠驅動機構,使手指的基指關節的運動與近指關節的運動相耦合,使其運動關係與人手 ...
在行政院於2009年所開始推動的六大新興產業中,首波啟動的就是「生技起飛行動方案」,希望能夠強化產業價值鏈,加速累積我國生技產業的能量;其中一項特別受到重視的項目,就是「生技製藥」領域的發展。 根據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調查推估,今(2011)年 ...
物聯網科技的應用,促成傳產朝向智能化發展。工研院扮演開路先鋒的角色,善用台灣的工業化基礎,輔導原本經營傳統產業的廠商轉型建置先進溫室,結合高科技發展出新一代的高值化產業。 在工研院協助下,溫室草莓以「光之莓」品牌進軍日系頂級超市,並 ...
魏哲家院士為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積電)總裁,擁有半導體的科技專業與靈活的業務能力,負責台積電的整體經營策略與營運方針。此前魏總裁先後擔任台積電主流技術事業資深副總經理、業務開發資深副總經理、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 ...
CIM (Computing in Memory). Based on computing in memory technology, it aims to overcome the main bottleneck (Von-Neumann bottleneck) that requires a large amount of time and energy for the processor ...
創,是創造也是創業, 也是構成知識經濟時代最重要的競爭力。 在第一屆工研院院士授證典禮上,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分享自身經歷, 勉勵青年從學習的歷程中培養好奇心, 不斷去探究知識體系中的未知, 將創新變成經濟效益, 讓台灣人才在「學」與「創 ...
2008年10月,奧圖碼發表全球第一台掌上型投影機,僅重80公克,卻可連結iPod、數位相機及遊戲機等。2010年1月,蘋果發表高效能的平板電腦iPad,外觀僅有A4紙張的四分之三。2010年6月,Sony推出全世界最輕的NEX-3單眼相機,僅重229公克,比一罐牛奶盒還輕。 追求輕 ...
工研院投入大量資源於透明顯示器技術的開發上,由鄭惟元領導的研發團隊所開發的電濕潤顯示技術水準已臻國際水準,並導入產業合作,為將來新興應用的百花盛開埋下種子。 臺灣的顯示器產業近年來的聲勢不如既往,之所以步履蹣跚,主要原因在於日韓大廠 ...
現今產業的快速變化,已讓企業面臨極大的考驗,經常無法精確掌握初期的創意發想,到產品實現、上市的時程。因此,如何讓產品從創意發想走到最後的產品量產、試營運,已成為攸關企業勝敗的關鍵。 文:周世民 新創事業最重要的就是「三創」精神,分別 ...
顧名思義,賽宇細胞科技的技術核心,即在於與細胞工程相關的技術,包括細胞培養基與載體開發、細胞培養反應器、細胞培養量產技術等。這類的細胞技術,正是從1980年代起,逐漸成為生物科技發展的主要領域。賽宇細胞科技創辦人暨技術總監張景明,於1995 ...
一個差點被放棄的技術,與一個八人小組, 經過五年苦撐,終於打敗上千個競爭對手, 與美國國家太空總署等一起站上創新技術舞台。 這是一個八人小組,投入13,000個小時對解決問題的熱情,所掙來的國際榮耀。 工研院材料與化學研究所的高安全性鋰電池研究 ...